英语课上的讨论:2018 年日本学生的实态

这是我第一次在这里写和早稻田大学相关的事情,你可以说他不是最顶尖的日本学校,赞否两论是谁都知道的事实,但不可否认这里聚集了至少关东地区在日本现行社会体系中相对拔得所谓头筹的学生。

周五下午的英语课,逐渐临近期末,重要作业之一便是 3~4 人的小组发表。今天是准备发表的第一节课,小组成员都是 10 周来每周这个时间坐在附近的至少面熟的同学。今天的事情也很简单,选一个 topic 来进行讨论的练习,之后再选定正式的 topic。

书上举了几个例子——饮酒年龄的问题和环境相关的问题(第二个存于记忆,不太确定)。当然大家可以随便选择自己的想法,毕竟只是练兵性质的。但是,

诡异一:几乎所有组都选了那个饮酒的问题(6 / 8 的样子)

诡异二:明明写了简单的个人针对饮酒年龄问题的看法,但就是我看看你你看看我然后「どうぞ」我来发言

经常会有所谓的日本特殊论。是的,那种观点初次接触的时候可能非常迷人,特别是在日本仍旧属于东亚大国中的高收入经济体的时代。「日本人だから」所以不是问题,对问题视而不见,事实上的鸵鸟战术。不可否认,世界各国因为地理环境这一根本因素造成的地域文化特质是存在的,日本的长条形地震多发多山地的岛国属性自然会造就日本人的特质。但世界各国虽各有特质,而人类长久以来积攒起的事物的基本规律是普世相通的。日本还是朝鲜,睡在车站高架桥下还是住在タワマン顶层,万有引力都(在有意义的范围内)一样公平。

再次回到正题。

这样的问题中国和别的国家当然也有,但如此夸张事实上我还是第一次亲身体验。

「そうですね」这句话如果念出来的话想必就算不懂日文也有相当一部分人懂吧?「是啊」。不经思考就赞同现存观点,压抑自己的观点。虽然只是英语课,评分标准也不是依观点或 topic 有多新颖来决定,毕竟只是载体,但没有观点,或者有观点但却压抑自己「谦让」机会给别人那是非常可怕的。

21 世纪的大学到底为了什么目的而开设呢?授课吗?太愚蠢了。如果所有出身大学变成了永远不可为他人所知而仅仅以享受自由求知的乐趣为目的的话,那还有多少人愿意去东京大学?早稻田?庆应?

好像又是另一个话题了,但大学的理想在 21 世纪基本已只是「読むことも値せずに捨てるしかない」的莫名奇妙,狐假虎威(?)的标语了。批判思辨精神就是一个笑话。

世界变得越来越好了吗?

Boys Be Ambitious」。

Show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