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末,打开身边的计算设备,里面还有什么是属于你的?
一切都依托于互联网。甚至操作系统。
万物互联,换句话说,消费者对一切都失去了控制。
重要性可能都不亚于居所的计算设备,每日至关重要的生活场所。
你能想象一个需要随时依托生产商的“服务”的家具和房屋吗?或者汽车(下一个沦陷品?)?
如今不管什么软件只要一启动就在不断消耗网络资源。没了网络,没了生产商的“关怀”,可能连启动都无法完成。
不可否认软件功能各不相同,当然也一定存在离开了网络不行的软件。而不得不关注的是,如今,仿佛那样的软件成为了全部。
可能有人会问:那又有什么不好呢?
是的,那又有什么不好呢?
这一切都源于最基本的信念:自立。
很久以前,任天堂的软件不存在联网服务。一旦贩卖出去的终端,配上卡带或是光盘,只要运气不错又小心保管,那就是现在即将灭绝的“永久服务保证”。
即使是网络通信,也都是在线下通过红外通信完成。不需要依托任天堂的任何服务,完全自立的软件,我们早已实现过。那和坐在你对面的真实的人一起,面对面交换口袋妖怪,或是马里奥赛车对战的体验,现在可能都变成了所谓的“线上体验”。仿佛可以,也确实可以和全世界人交换、对战,而这真的比旧时代的体验好吗?
打开Wii U,许多“线上”服务已经暂停,迎接你的只有冷酷的错误代码。
打开我的第一个iPod touch,因为不支持两步验证,现在除非用特别手段,否则连软件都无法下载。
是的,最后,连硬件都有了人为的设计的“保存期限”,而你现在能拥有的只剩下它们的遗骸。
这是多么可悲。
你的Twitter、FB,甚至Google Drive、Gmail,不属于你。Netflix的片库、Kindle的书架,也不属于你。从珍贵的回忆、人际关系,到伟大的艺术品,全部都在失控边缘。
不,已经失控。
是的,一切都不属于你。
你属于它们。
而如同乘虚而入一般,自由世界也已如同威权政府,监视网络铺满世界每个角落。
软件需要找回那失去的自立。
那是谁都曾经拥有过的光辉岁月。